今晨快鏡
  文/羊城晚報記者褚韻
  圖/羊城晚報記者湯銘明
  廣州唯一一座德國教堂今天“回家”啦!
  2014年12月2日早上10時許,6年前因洲頭咀隧道施工“平移”26.3米的這座百年教堂,經過魯班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借助當年部分軌道和千斤頂450噸推力,以每次15釐米的速度“平移”至原址(見右圖)。
  雖然天氣頗為寒冷,但工人們早早就到了現場開工。“工人們的情緒都很高漲,想要又快又好的完成這個項目。”現場總指揮許工一聲令下,九條軌道上的工人同時按下推力電鈕,雖然肉眼難以察覺教堂每一次騰挪的變化,但3天來這26米多的變化還是讓不少附近居民“嘆為觀止”。“感覺就是眨眼的功夫,樓就挪回去了。”
  據瞭解,德國教堂回到原址後,將進行進一步的加固修繕,未來將向市民開放。
  A
  百年教堂“長腳”搬家
  以每次前進15釐米的速度,緩慢平移至百年前的“出生地”
  六年前,幾乎是同一時間,這座德國教堂因為位於洲頭咀隧道建設範圍內不得不“搬家”。為了保留這一古建築,建設方將它“整體打包”向東南方向斜向平移26米有餘,並對教堂進行維護保養。六年後,隨著洲頭咀隧道工程建成在即,教堂從11月30日起正式進行第二次“搬家”——9台共450噸推力的千斤頂,將經過初步保養的老教堂以每次前進15釐米的速度,緩慢平移至百年前的“出生地”。終於,12月2日9時,“異地逗留”了六年的百年教堂重回原址。
  在荔灣區芳村聯合圍碼頭旁,有一片頗具歐洲風情的老屋。略帶殘舊的老屋,外牆卻仍有雕刻精美的拱券,透露出幾分落寞貴族的氣質——即便是周邊的居民也很少有人知道,這是廣州唯一的一處德國教堂,從1882年就在珠江邊靜靜佇立的它,2008年時為洲頭咀隧道建設施工不得不“讓路”。為了保留這一古建築,建設方將它整體向東南方斜向“平移”約26.3米,成為2008年最具代表性的市政施工項目之一。
  B
  教堂“回家”花費省半
  上次搬遷搭建的軌道和支架大部分還能夠繼續沿用
  “時間上和上一次的‘搬家’差不多,費用減少了將近一半,因為上次搭建的軌道和支架大部分還能夠繼續沿用,主要是新修了到原址的部分軌道。”負責此次“整體搬家”的施工單位依然是當年的廣州魯班建築集團有限公司,這家廣州本地公司也是2001年被譽為“國內首創古建築平移”工程的施工單位。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,相比起單位曾承包過的20多宗“平移”項目,這次採用的技術更為先進,既吸取了當年沿直角三角形斜邊移動“一步到位”的經驗,又採取了“鴛鴦樁”“實時測查”等國內先進技術。
  記者在現場看到,相比起當年錦綸會館被包裹得嚴嚴實實的設計,保存相對完整的德國教堂主要是最外圍被鋼製腳手架包圍,每片牆面都有木板固定,看起來教堂有些像被“包裹”在木盒子中,但仍可看到教堂屋檐獨特的雕花。而教堂內部的鋼柱保護結構則與外圍不同。現場施工負責人周工(工程師)稱,這是利用力學原理更好地保護建築。“經過了六年多的歲月,加上隧道施工的綜合影響,這次‘回家’用於加固教堂建築的木板比上次多了一倍多。”
  C
  安全騰挪有何秘密?
  9個“千斤頂”同時發力推動教堂在混凝土軌道滑動
  究竟這座百年德國教堂如何安全“平移”?秘密就在“打包”的教堂下的支架和9條鋼筋混凝土軌道。據瞭解,被加固保護後的教堂下方加入一層厚厚的固定混凝土支架,類似托盤“承載”住教堂,支架下方便是9條寬約半米、高近一米,內有鋼珠和溝槽的軌道。軌道與支架間,每隔半米左右便有一條成人手臂粗、塗滿潤滑油的實心鐵棍,利用“滾動摩擦”,教堂被支架托著,在軌道上滑動前進。
  軌道有了,推動力又是什麼呢?現場負責人帶記者來到教堂南面一側,原來9條軌道上各自分佈一個“千斤頂”,在每條軌道上還坐著一位工人,專門負責給千斤頂電動“輸壓”。在工人們的正前方,總指揮負責吶喊“一、二、三!”後,工人們齊齊按下電動開關,每個推力約50噸千斤頂同時發力,450噸推力將房子以每次15釐米的距離向前移動。雖然相比起教堂的巨大,這種移動距離肉眼都難以發現,但猶如“川江號子”一般震撼的整齊劃一,地面繩索標尺的漸漸拉直,零碎材料跌落的聲音,無疑使得在現場觀看的人感到一種帶有“莊重感”的震撼。
  記者在現場看到,雖然僅僅是15釐米的距離,但每平移一次,就有施工人員跑入教堂地下觀察,然後報告前移後教堂位置變化及是否存在其他問題。更神奇的是,教堂內也亮著燈光,施工人員同時在裡面觀察情況。“這些需要整體平移保護的建築價值,都在我們每個施工人員心裡,不敢怠慢分毫。”周工介紹,除了由“總指揮”來“喊號”,盡可能地協調各個工人在確認零部件一致、步調一致的情況下,同時同刻按下壓力泵。他們還要不斷地測量和觀察,一方面通過肉眼檢測牆面情況,另一方面在教堂用儀器實時監測每次平移數據。每移動2米算一個“階段”,達到千斤頂的最大伸縮範圍,然後就要重新往前更換一次千斤頂。
  D
  教堂日後全新開放
  作為城市發展變遷的“見證者”,將是珠江邊上一道獨特風景線
  “正式平移在30日開始,從29日下午2時開始相關的測試工作。這26米的距離總共花了不到3天,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快。”施工單位介紹,早在“第一次搬家”前他們就通過德國領事館找到了100多年前的設計圖紙。“原來教堂的基礎是簡單的四合土淺層,現在加裝的鋼筋混凝土底座,穩固性已遠超原來基礎。雖然現在移回車流滾滾的隧道上方,應不會讓車流的震動影響到教堂。”而回到原址的百年德國教堂還將會在拆除鋼架和木板的同時,進行修繕、加固的相關工作。據瞭解,這座在廣州百年城市發展變遷的過程中留下獨特一筆的“見證者”,日後將對市民開放,成為珠江邊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。
  而對於在2006年至2008年“一度盛行”並引發文博業界討論的“文物建築平移風潮”,施工單位坦言,隨著近年來規劃日益完善,類似的平移工程數量在下降,對建築本體和周邊的整體“打包保護”成為“新風潮”。對於德國教堂“回到原址”,相關文保專家表示,文物建築的保護要“重視對文物環境的保護”,甚至包括“原住民的居住”。“要讓文物保有‘生機’,在原址再好不過。”
  回家路26.3米
  起點以每次15釐米的速度平移終點
  第1天第2天第3天
  褚韻  (原標題:唯一德國教堂今晨走回原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l94ylxi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