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天揚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5年01月06日02版)
  2015年第一個工作日如期而至,同事見面後幾乎沒有人說“新年快樂”,連道“新年好”的也不多。顯然,大家都依然沉浸在新年夜外灘悲劇帶來的傷痛之中——36條年青生命驟然而逝,何其痛哉!
  這場擁擠踩踏事件剛滿一周,遠未到“痛定”之時。不過,這幾天,人們都在討論:悲劇為什麼會發生?如何避免悲劇再次發生?關於前一個問題,不妨靜候權威調查結果;對後一個問題,大家眾口一詞:“人多的地方不要去。”
  這幾天,作為一名父親,看著那令人痛徹心扉的遇難者名單,想著“彼亦人子”,多少有些慶幸自己的孩子沒有去外灘,在這樣的複雜心情下,我一直在思量著“人多的地方不要去”這句話。
  我在各種場合都沒有附和這句話,而是問了自己兩個問題:其一,如果有朋友邀請我去外灘跨年,我會不會去?答案很肯定,不會!因為一怕天寒地凍,二怕人多擁擠。人到中年的我,是無論如何不會去湊這個熱鬧的。其二,如果我的孩子要去外灘跨年,我會不會阻攔?答案也很肯定,不會。原因很簡單,我無法做到讓他永遠不去“人多的地方”。即使,他是我的孩子;即使,悲劇已經發生。
  如果我們的孩子,永遠小心翼翼,見到人多的地方就躲,一天到晚宅在家裡……那,還有什麼生氣?
  如果我們的社會,人人都怕去“人多的地方”,商場門可羅雀、景點乏人問津、看臺不見球迷……那,還有什麼活力?
  如果我們的政府,真的“吃一塹,長一智”,再不敢舉辦大型活動,甚至一紙令下,禁止所有集會……那,還有什麼出息?
  “人多的地方不要去”——各種不安全因素,確實跟人多人少成正比。因此,不去人多的地方,無疑是規避風險的有效措施之一。但如前所述,於私,恐怕很難完全做到不去人多的車站、碼頭、地鐵、商場、劇院、景區;於公,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,也無法做到不再有大型活動、大股人流。
  那麼,怎麼辦?
  同樣,先說於私。我們當然要提升公共安全意識,每個人都要有公共空間的規則意識和秩序意識。對於坐飛機有時要脫鞋和解腰帶安檢、連一瓶水也不許帶等“嚴苛”規矩,大家都很習慣。一是因為執行得很嚴格,二是誰都怕空難。但同樣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長途汽車、公交車、地鐵等,那些帶著易燃易爆物品“闖”關者,為什麼就不為自己的安全考慮呢?外灘的跨年人群中,既有任意推搡、胡亂起哄的“作亂者”,也有挺身而出、大聲疾呼的“後退哥”。悲劇過後,我們總要想一想,在“人多的地方”,我們如何保護好自己,如何維護好公共秩序。
  再說於公。維護公共安全的主要責任在政府,中國是人口大國,人口流動越來越快,確保“人多的地方”安全,是各級政府必須呈交的答卷,而且只能滿分,不容出錯。外灘新年悲劇,是一個極為慘痛的教訓。類似踩踏事件,在美國、德國、日本等發達國家和我國香港都發生過,當事地都痛定思痛,探索出一整套控制人流、保障安全的有效措施。這幾天,微信、微博上就此介紹了很多,相信上海也會吸取教訓並舉一反三,把安全措施做到位,讓“東方明珠”重放光華。
  即使我們再熱愛田園風光,再嚮往山林野趣,也不能否認,大都市的繁華興旺、五光十色、人氣熾熱,自有其魅力。大都市這種“人多的地方”,是我們無可遁逃的。我們能做的,而且必須做的是,共同維護城市公共安全。至於“人多的地方不要去”這樣的“人生經驗”,應該像“老人倒地不要去扶”、“不要和陌生人說話”之類的“信條”一樣,越快過時越好。  (原標題:人多的地方不要去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l94ylxi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